魅力江北嘴
据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江北区在2023年度区县营商环境便利度考评中,再次蝉联第一。至此,在这份重要榜单上,江北已实现“三连冠”。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靠企业。企业来不来,靠的是营商环境。江北的营商环境到底有多好?先来看一组数据。上半年,江北区新增经营主体近1.5万户,总数达13.5万户,“四上”企业突破980家,上市企业数量和市值均居全市第一,重庆百强企业中江北占七分之一。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纷至沓来,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江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增速位居全市(行政区)第一,全口径税收、区级税收总量领跑全市,财政收入质量保持全市第一,改革报表跃居全市榜首。
作为新重庆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江北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着怎样的“方法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系统谋划 “一草一木”都是营商环境
地方政府的新春第一会,往往具有最鲜明的政策导向性,昭示的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江北,连续三年的新春第一会,都是营商环境大会。
会议规格有多高?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所有领导悉数到场,区属单位负责人全部参会;重点企业,乃至商会、协会这样的服务性机构,都派员出席,参会人员总数有上千人;大会还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一竿子插到底”,各街(镇)、园区设立分会场,其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派出执法机构负责人全员参加,部分楼宇服务专员代表参加。
会议气氛有多热烈?
会场外,江北嘴十联屏连续展播企业风采,声势浩大。会场内,不管是主会场还是分会场,企业代表都被安排坐在“C”位,受表彰企业主戴大红花登台领奖,企业代表作主旨发言,会后还安排了餐叙,企业有啥需求,尽管向区委、区政府开口。
一年一度的江北新春第一会,不是简单的表彰,而是继往开来,吹响新一年营商环境持续提升的号角。
例如,今年的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了《江北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0条》《江北区民间投资机会清单》《江北区“百千万”联系服务经营主体100例》等,为企业提供发展新机遇。
连续三年以营商环境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其实只是“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这项“一号改革工程”的冰山一角。在江北,“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是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探索出优化营商环境“12358”工作思路,高举高打全方位系统性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可以说是配置了全部资源,调动了所有力量。
1,即锚定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目标,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2,即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和“百千万”服务企业优秀实践案例两类评选活动。以典型案例进行示范带动,形成赶学比超的氛围,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3,即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实行挂图作战、打表推进,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
其中,市场化方面,近3年,江北区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1217件;法治化方面,江北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国际化方面,“渝车出海”成效显著,上半年完成出口额154亿元。
5,即实施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等“五大提升行动”。
其中,政务环境方面,江北先行试点“就医服务一件事”,“一件事一次办”指标晾晒位居全市前列;市场环境方面,江北率先实施“红名单”企业投标保证金“再减半”,《坚持“六个聚焦” 高效推动清廉市场建设》获评清廉重庆建设标杆案例;法治环境方面,江北出台《法治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创新环境方面,江北年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全市第一;要素保障环境方面,江北在全市率先启动建设金融服务港湾43个,近3年来,累计新增就业20.25万人。
8,即开展机关党员在行动、部门在行动、街镇在行动、企业在行动、群团在行动、民主党派在行动、“两代表一委员”在行动、专家在行动等“8大行动”,逐渐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浓厚氛围,民营企业满意度测评连续4年保持全市第一。例如,华夏银行重庆江北支行普惠客户经理、金融网格员詹拓在一场银企对接会了解到小微企业润墨科技有资金需求,主动上门量身匹配了华夏银行一款个性化融资产品,让润墨科技在短时间内获得了10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一草一木”都是营商环境,每个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参与者。“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要‘做的比说的好、干的比签的好’。”江北区相关负责人说。
政府有为 用科技手段和管理创新装备“有形的手”
去年11月28日,国务院食安委办公室举办授牌仪式,江北区成功摘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金字招牌。
食品属于强监管行业。获此殊荣,江北区是怎么管的,要靠一人一企“盯”吗?完全不需要,江北区靠的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一套完备新型监管体系。
江北的食品经营主体,在注册登记时就会主动承诺,并向社会100%公示食品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信用信息,从一开始就置身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同时,江北在全市率先完成食品全领域全主体的信用分级模型设计,利用信用信息数据资源,制定综合分析图示,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各类信用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绘制食品安全风险地图。这样一来,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尽在掌握之中,最大限度做到了对企业“无事不扰”。
看似不管,实际上却管出了高水平,装备了科技手段和管理创新的这只“有形的手”,在江北区营商环境优化中可谓无处不在,囊括了企业从出生到做大做强的全生命周期。
例如,为方便企业注册登记,江北区不断升级全市首个市场监管智慧终端,当场“秒批领照”,并颗粒化梳理事项办事流程和办事材料,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现已完成上千个事项流程的系统配置,近9成事项实现“网上可办”。
同时,江北区推进政务服务进园区,在港城工业园设置政务服务专区,配备“云综窗”、综合自助服务终端、自助申报电脑等智能化设备,“全天候云坐席”,由一名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坐班区行政服务中心,实时与园区“云综窗”远程视频互联互通,解决业务办理中的疑难问题,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
为支持企业创新,江北区上线了全市首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重庆代办处,目前全区有效注册商标8万余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逾46件。
为帮助企业获得贷款,江北全面建成15分钟金融“服务圈”,累计为11361户经营主体放款109.16亿元。探索金融党建助企惠民新路,央地协同共建“红金渝”品牌,开展“党建搭台·银企对接”活动,某小微企业获得贷款700万元,贷款利率从5.35%下降至3.8%。
为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获取业务,江北区连续发布4期民间投资机会清单,推出五宝国际生态运动城等合作场景。目前,该区储备20亿元以上重点在谈项目60余个以及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满天星”计划等项目200余个。
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江北投用集公共法律服务、诉讼服务、检察服务、警务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从成立至7月底,累计办案10.8万件,涉案金额175亿元。江北区人民法院与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在全国第四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上获评全国典型事例。
在生产要素的保障方面,江北更是一马当先,打造了全市首家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率先推行“房产+电力”联动过户,办理用时缩至最短30分钟,并在全市率先推出“水电气讯”流动联办,打通联合服务“最后100米”。
市场有效 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一栋写字楼里入驻的几十家企业,相互间都是客户,大家不用舍近求远,上下楼“顺便”就能把生意做了。
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江北软信产业聚居地——睿创园区。新华三(重庆)生态能力中心,是这里的龙头企业,围绕在它周边的,是一大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
一个龙头企业,带着“一串”配套企业,扎堆集聚,这种和谐共生的发展局面,会自然产生对各类要素资源更大的集聚效应,如今,海量互联、远望信息、中科闻歌等一众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入驻。
集聚发展,点亮了江北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满天繁星”。上半年,规上软信行业营收总量、增速均居全市前列。
一众“睿创园区”组成了朝气蓬勃的江北数字经济产业园,而这样的楼宇型特色产业园,江北共有7个,包括电子商务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会计服务产业园、法律服务产业园、检验检测产业园、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园等。
江北区格外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性,在招商引资时就绘制产业图谱,明确标明产业构成和产业机会,让新进入的企业选准赛道精准发力,从而避免同一业态的企业扎堆所导致的“内卷”,这是江北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大创新做法。
通过产业引导来激发市场活力,首先有赖于一个科学的生产力空间布局。目前,江北区正重点打造三大产业集聚区。
其中,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坚持金融机构、功能、人才“三集聚”,走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子,寻求高基数下的可持续增长。并重点培育“1236”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到2027年,这里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将超过5000家,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以上,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8%以上。
观音桥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锚定面积、人流量、销售额“三个翻番”目标,以批发贸易、商务服务两大服务业为核心产业,通过“企业需求清单+服务场景应用”精准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现代商贸与服务贸易的领先地位,营造国际一流消费环境,推动商品销售总额站上“万亿”台阶。
港城工业园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围绕服务汽车、智能家电、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设计、研发、测试、流通、销售几大关键环节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努力实现“工业倍增”目标。
通过产业引导来激发市场活力,还需要强有力的公共服务。江北为上述三大产业集聚区,都配置了公共服务供给平台。
例如,在江北嘴中央商务区,除了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还有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数据交易中心、重庆金融博物馆、西部金融培训学校等;在观音桥商圈,配置了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一带一路”商品展示贸易中心、在建的空中连廊等功能配套;在港城工业园,配置了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专区、咨询工程检测中心、人才公寓等。
通过产业引导来激发市场活力,更需要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去年11月,江北产业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江北产业基金”)发起成立。今年5月,其成功获批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这是2023年以来重庆市获批的第二家基金管理人牌照,也是私募基金新规出台后重庆获批的首个区级基金管理人。至此,江北区完成了“1个管理公司+1支产业引导基金+N支专项子基金”的运营架构搭建。
截至今年7月末,江北产业基金投资项目14个,投资项目总规模逾450亿元,实现资金的12.68倍放大,带动基金落地江北逾103亿元,完成项目返投78亿元,实缴出资的返投完成倍数达4.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