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搜狐体育直播:>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促进就业>实施情况

《中国劳动保障报》整版:重庆市培育162个劳务品牌带动280万人就业

发布时间:2025-11-20 11:29
发布时间:2025-11-20 11:2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家政服务认准“巴渝大嫂”,标准高、服务好;重庆美食品尝“荣昌卤鹅”,味香肉嫩,“巴适得板”;选购服装推荐“武陵山缝纫工”,平缝、刺绣,实用又精致……不知从何时起,一批耳熟能详的劳务品牌已悄然融入山城的日常;它们也带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从重庆走向全国。

近年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深入实施劳务品牌提质工程,累计培育劳务品牌162个,覆盖《劳务品牌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所列七大重点行业领域。目前,“渝字号”劳务品牌已成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助推器”。

借政策东风劳务品牌百花齐放

在重庆,夏季防控蚊媒传染病是一项重要工作,万州区为此启动了防蚊灭蚊专项行动。鲁渝无人机操控师团队及学员全面参与,利用无人机在太白街道、高笋塘街道开展高效的消杀作业。“没想到我们打造的劳务品牌,竟在蚊媒传染病防控中派上这么大用场!”万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人力资源保障科科长符彬笑着说。

今年5月,万州区鲁渝无人机操控师人才培训基地在进行无人机操控培训。

今年5月,“鲁渝无人机操控师”劳务品牌在万州区正式落地。这一品牌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由鲁渝两地人社部门共同培育,融合山东的制造业技术与重庆的山地应用场景,专注于培养专业化无人机飞手。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200余人次,其中150名学员在农业植保、地理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技术+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经济产值5000余万元。

今年6月,鲁渝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交流研讨活动在重庆两江新区举办。图为劳务品牌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今年9月,全国劳务品牌工作赛重庆市预选赛在两江新区举行。

这一案例,是重庆市大力推进劳务品牌建设的生动缩影。

2021年,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部门联合印发《搜狐体育直播: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次年,重庆市将“全方位推动劳务品牌建设”写入市委一号文件,建立起政府部署推动、人社部门牵头、19个部门分工负责、区县及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协调机制。

结合当地实际,重庆市制定具体举措,明确“十四五”期间劳务品牌建设总体定性目标和分阶段定量目标,并先后出台《重庆市特色劳务品牌认定及奖补暂行办法》《劳务品牌提质工程实施方案》《搜狐体育直播:建立重点劳务品牌资源库的通知》等文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市级重点劳务品牌,给予最高50万元奖补。

借政策东风,重庆市已吸纳162个劳务品牌进入资源库,其中累计建成50个市级劳务品牌。“巫溪老鹰茶工”“大足雕客”“万州烤鱼师傅”等劳务品牌频频“出圈”,“渝字号”招牌成功打响。

在劳务品牌建设中,重庆市既有效激活存量,也不断拓展增量。近年来,当地紧扣产业布局,结合劳务品牌特点与发展成熟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规划与建设方案,着力构建“一区县多品牌”格局,促进劳务品牌与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紧密结合。

今年7月,一名“鲁渝核工”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在专注工作。

在主城都市区,重庆市紧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培育了79个“专精特新”和中高端技能型劳务品牌,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例如,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优势,培育“新能源汽修师”劳务品牌;永川区依托西部最大标准规模影棚群、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等数字经济创新资源,培育“科影工匠”“数据工程员”等劳务品牌。

在渝东北三峡库区,立足地域特色、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重点围绕家政服务、食品加工等民生服务行业,培育了54个高品质服务型和技能型劳务品牌,如“巴渝大嫂”“梁平保安”“云阳面工”“开州金厨”等,有效带动就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在渝东南武陵山区,依托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工艺,重点打造了“太极桑蚕工”“武陵山缝纫工”“酉州苗绣”等29个文化旅游技艺类劳务品牌。这些品牌成为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渝字号”劳务品牌走向全国的新名片。

今年3月,秀山县组织开展“武陵山缝纫工”技能实训。

专业化标准化培育劳务品牌量质齐升

劳务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近年来,重庆市以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育体系,推动劳务品牌建设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跨越。

培育高品质、可持续的劳务品牌,充分的前期调研是基础。重庆市聚焦“区域+特色”,开展劳务品牌摸底调查,系统梳理各区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与支柱产业现状。通过发放2000余份调查问卷、线上对接20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线下走访100家劳务品牌重点企业,全面掌握各区县劳务品牌的数量、分布、特征等情况,梳理出178家有意向、有潜质的劳务品牌关联单位。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劳务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职业工种,筛选出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有口碑、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协会与机构,最终将162个劳务品牌纳入资源库。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品牌,重庆实施差异化培育策略:对尚未成熟的品牌,加快挖掘与培育;对已具备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则着力推动其规范发展。

今年4月,“荣昌卤鹅”冲上热搜榜。从网络热搜到游客必吃的重庆味道,“荣昌卤鹅”走红的背后,离不开“荣昌卤鹅师”这一劳务品牌在系统化培训、标准化认证与品牌化推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今年6月,荣昌区开展“荣昌卤鹅师”卤鹅制作培训。

作为传承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卤鹅制作技艺的劳务品牌,“荣昌卤鹅师”积极探索“技艺职业化、发展协同化、服务全链条”特色发展路径,成功将传统卤制技艺转化为现代职业能力,构建起“生态养殖-标准化加工-多渠道销售-美食文旅”完整产业链。目前,该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10亿元,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企业达40家,产品品质有口皆碑,“想吃卤鹅来荣昌”成为实实在在的品牌效应。

重庆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劳务品牌建设与职业技能培训贯通,有效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重庆市开发了20个技能培训品牌,支持区县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及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围绕当地特色劳务品牌分类开展培训,累计培训相关技能人才超过9.5万人次,大量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从制茶工艺到直播带货,再到门店管理……这些都是我们为企业与制茶作坊提供的培训内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巫溪老鹰茶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黎军介绍。目前,“巫溪老鹰茶工”劳务品牌已培训上千人次,培训内容涵盖生产、销售、管理各环节。

此类品牌培训成效显著,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力,有效链接市场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目前,巫溪县在蒲莲镇、长桂乡培育3个就业帮扶车间,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茶农签订合作协议,实行保护价统收、订单农业基地入股分红等机制,联动10.2万名茶农,带动每名茶农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促就业助发展劳务品牌价值彰显

重庆市既着力盘活本地就业资源,又积极拓展跨区域劳务协作,不断完善劳务品牌长效输出机制,让“渝字号”劳务品牌惠及更广大劳动者。

深耕市内市场,让劳务品牌在“家门口”释放能量。

在“豆豉之乡”永川区,“永川豆豉酿造师”劳务品牌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川豆豉”应运而生。该品牌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行“非遗传承+院校赋能”模式:由国家级传承人领衔,携30余名市级、区级传承人组成团队,联合重庆文理学院共建产业学院,深化校企融合。通过“传帮带”机制,产业学院已为行业培育专业酿造师等技能人才1354名,带动农业种植、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产业链就业1.4万余人。目前,永川豆豉年产量达5万吨,年产值约10亿元,拥有各类豆豉单品280余种,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9月,重庆市举办鲁渝劳务品牌助力返乡就业专场招聘活动。

重庆市积极举办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征集展示、鲁渝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交流研讨、劳务品牌预选赛等多样化活动,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同时,组织劳务品牌用工企业参加专场招聘、展销带货等活动,营造劳务品牌“促消费、助就业”的良好氛围,提升品牌社会知晓度和公众参与度,有效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目前,全市劳务品牌上下游产业链从业规模从2017年的约100万人增长至约280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13.7%。

跨区域协作,推动劳务品牌“走出去”。

重庆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控、能人带动、品牌输出”思路,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东西部劳务协作等国家战略,强化市内协同和市外川渝、鲁渝等跨区域劳务协作,促进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

“鲁渝核工”是山东省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与重庆市人力社保局通力合作打造的劳务品牌。山东省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党委委员、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李光华介绍,经过多次调研,他们发现中国核工业集团用工需求大、管理规范,是帮助重庆劳动力获得长期稳定就业的优质平台,“因此,我们与重庆多所大中专院校开展专题座谈会,达成合作意向。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开设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学生,保障学生就业”。

“鲁渝核工”劳务品牌自2024年7月启动建设以来,已帮助重庆5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及其他劳动力在山东海阳、荣成以及全国多地核电建设岗位实现就业。

如今,劳务品牌已成为重庆市促就业、惠民生、助发展的重要力量。162个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280万人不断跃升的数字背后,是广大劳动者稳定就业的安心笑容,是万千家庭生活改善的幸福图景。一个个“渝字号”劳务品牌,持续将重庆的劳务资源禀赋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动能。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