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搜狐体育直播:>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教育>实施情况

深化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 关注教师队伍全过程发展——我市搭建引领教师走向卓越的阶梯

发布时间:2024-09-09 15:41
发布时间:2024-09-09 15:4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第一届师范气质节上,多才多艺的青春学子走上舞台,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阎寒冰主持“ALGC助力课改重难点突破”的主题工作坊,江北区教师正在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实践。

合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吴志琼为新入职教师上职业生涯第一课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重庆教育系统如何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厚植教师成长良田沃土,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庆市紧紧抓住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成长两个重要环节,着力提升师范院校育人质量,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持续加大教师研训力度,将师范生、职初教师、经验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几个成长阶段串联起来,实现教师队伍的“全链条”培养和“全过程”成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师为师 师从师出

培养扎根地方的基础教育“良师”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育者的教育,是输出高质量教师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如何发挥好“教育母机”作用?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师范教育?我市各师范类高校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新时代强师计划,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引来“源头活水”。

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学院秉持“以师为师,师从师出”教师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基础教育教师。因培养的学生“有情怀、肯吃苦、重实干、能成事”,学院被誉为“山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和“区域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近年来,长江师范学院锚定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不深、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的整体性建构不够、师范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协同不够等问题,致力于在师范生培养中涵养教育家精神,浸润乡村教育情怀,强化责任意识,持续增强高素质基础教育人才供给能力和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能力。

具体实践中,学院将教育家精神具化为师范生四年学业可观测与衡量的状态指标,结合实际调研落实各专业师范生培养规格。

通过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工程,将陶行知、于漪、张桂梅等经典案例事迹融入《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综合》《育基本理论综合》等课程,并通过“早讲晚练”“好老师”演讲比赛、长师好故事、师范气质节等将教育家精神内涵意蕴系统融入课堂。

2023年6月,由长江师范学院承办的首届西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师范高校、研究机构、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以及西部地区一线教师200余人共话发展,足见其在相关领域的重要影响力。

在长江师范学院看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把握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和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都需要师范院校,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高度关注、全力服务。

学院从建立西南乡村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乡村教育馆,再到师范生课程体系、课外活动融入乡村教育元素,服务乡村教育逐渐融入学校教师教育全过程,积淀了教师教育办学特色。

此外,学院积极探索师范专业与地方基础教育学校“双主体”育人,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双专业”教育,共性与个性“双路径”成长,校内学科教学论老师和校外中小学名师“双导师”指导的“四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长江师范学院建立起以学院(U)为主体,区县教育行政部门(G)为主导,城市优质中小学(S)与农村薄弱学校(S)为实践教学主阵地的“UGSS”协同培养体系,全面推动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序流动,充分彰显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驱动和责任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还建立实时更新的毕业生数据库,组建大中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积极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

数据显示,学校师范专业毕业生成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主力军”。15个师范专业强力支撑地方基础教育发展,10余万师范毕业生遍布渝东南每所学校,这些学校中40%的校长、55%的中层干部、60%的正高级教师均来自长江师范学院。校友扎根地方服务基础教育,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周洪卫、梁勇、任中才、程一凡、张继状等先进典型。

“点线面网”系统发力

强力赋能教师群体成长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加入了人民教师的行列,他们带着青春热血和理想信念,开启了新的征程。近期,为了帮助这群新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环境,提升岗位胜任力,江北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进教师培训。

“育才由育师始,育人者先受教育。重视教师职后专业成长是江北区的传统。”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教师是教育系统变革中最大的变量,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坚实保障。

如何抓好教师这个“关键变量”,将其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最大增量”?

历经近20年的实践探索,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有了自己的“最优解”:在全区建立起分层分类的教师成长支持体系,形成点线面网系统发力、研训一体融合共生的研修生态,营造教师发展良好局面。

“点”上发力,激活教师个体内驱力。

从2011年开始,江北区就开始实施分层分类的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体系化的、全覆盖的、持续迭代的教师干部主题研修。每一轮全员素质提升,设计两阶段80学时的研修,10天为一周期,让教师在理论讲授、示范引领、实践反思及反馈指导等全流程支持下,通过战练结合、学用结合,促成教育理论智慧与教育实践智慧的双向滋养。

“线”上拉动,打通研修的“最后一公里”。

江北区在全区建立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27个学科中心组。学科中心组成员在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的带领下,承担学情调研与诊断、教学关键问题研究、本土教学资源库建设、学科优质资源聚合等任务。通过这种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真正建立起了教师研修的敏捷响应系统,把教研的触角延伸到一线教研组和备课组,确保教师群体时时做、时时想、时时改。

“面”上统合,联动多层级研修主体。

为了让区域教师有组织、有目标、有规划地学习发展,江北区基于国家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建构了“五要素课堂”的指标体系,明确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结构化情景化的学习内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互赖互惠的学习共同体文化”五个课堂要素。“五要素课堂”建设,既是区域教研的中心任务,也是学校校本研修的基本脉络,还是教师个体的学习罗盘。

“目前,我们基于‘五要素课堂’,衍生出‘五要素研修’和‘五要素范式’,实现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教师发展的统合综效,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网”上互联,引领教师未来。

数字智能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江北区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成立江北区未来教育研修中心,协同推进“实践场+云平台”建设。该平台将教师在线选课、在线学习、在线教研、在线培训和在线管理评价等功能统整起来,实现研、学、用、评等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融通,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全流程数字化。

江北区“点线面网”全力打好教师研训“组合拳”,奏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华彩乐章。据统计,自2011年启动教师全员培训以来,江北区先后开展了4轮全员培训,16000多名教师参训,形成独具江北特色的共同体研修文化,全区教师素养整体大幅提升,有力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北区获得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一等奖特等奖共百余项,部优课数量居全市前茅,教师进修学院推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的比较优势逐步彰显,服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力、支撑力稳步增强。2023年,江北区获评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真正实现以高品质研修托举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 创新行动

铺就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养坦途

专家齐聚合川,共话教师发展。在近日开展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2024年年会暨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多名专家学者作了教师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其中,合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吴志琼分享的《构建“行知行·113N”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合川实践》,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关注和共鸣。

这是合川积极响应我市贯通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的生动体现,更是“心系”教师、传承弘扬国内外教育大家思想、破解当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有力行动。

自成为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以来,合川高度重视、精密部署、迅速行动,进一步推动合川教师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合川率先提出构建“行知行·113N”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通过打出强有力的“组合拳”,有效实现了全区教师教育能力大跃升。

横向覆盖、纵向进阶、全面跃升,合川健全、完善“行知行”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构建教师“全员进益”“全程进阶”“全面进力”三全三进培养模型,即全员进益,横向覆盖教师培养;全程进阶,纵向助力教师进阶;全面进力,全域保障教师成长,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任教的第一课。在全员进益培养模型中,合川实施三年一周期的培训计划,形成国培引领、市培重点、区培全员、学区特色、校本常态的教师培训格局,实现教师全员培训;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打造“行知行”师德培育品牌课程,将教育家精神、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让教师在潜心育人中提升自我修养。

在全程进阶培养模型中,合川创新构建纵向进阶培训体系,新入职教师实施“新秀工程”,熟练教师实施“匠心工程”,骨干教师实施“领雁工程”,卓越教师实施“领航工程”,教育家型教师实施“塔尖工程”,由此,成功构建纵向五阶培养,促进教师“成长、成熟、成才、成名、成家”。

在全面进力培养模型中,以“优化”为关键词,合川不断优化岗位结构、绩效考核制度、教师激励制度、区域教科研协作机制,全区域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激活教师发展“一池春水”。

凝聚共识、多维发力,在贯通职前职后一体化体系中,合川还联动多方力量,深挖区域资源,让教师队伍强如参天巨树,新芽岁岁破枝、枝干年年伸展。

合川区教师进修学院发挥培育功能,建立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建立健全师范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陶行知研究会(教育学会)发挥学术功能,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构建合川特色的陶行知文化体系、生活教育课程等体系,加快推进合川陶研品牌、“育才学校”品牌建设走向成熟、成功,引领、辐射全国乃至全球;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发挥教育功能,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学陶践陶基地。

如今,合川有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市级骨干校长11名,市级骨干教师259名,重庆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等共29名,市级特级教师13名……

星光熠熠的合川教师队伍,是我市教师队伍的缩影。我市将贯通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遵循教师全生命周期成长规律,持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养搜狐体育直播:“大国良师”。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